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状况,涉及化学神经递质的失调,影响认知功能。现有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存在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的选择性所带来的挑战,亟需探索新方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特征为各种症状,如幻觉、认知障碍和语言或行为的无序,这归因于神经递质传递的不平衡。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精神病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具有副作用并带来心血管问题的风险。此外,药物的疗效常常受到血脑屏障对物质进入大脑的严格控制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使治疗物质能够被输送到大脑以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探讨了利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受体介导的转胞吞噬(RMT)。由日本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JAIST)的副教授宫古荣次(Eijiro Miyako)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24年6月20日在《JACS Au》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受到先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中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VIPR2)基因重复的研究启发,以及他们自己发现的肽KS-133,它作为VIPR2的选择性拮抗剂,但面临跨越血脑屏障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发了一种针对大脑的肽,KS-487,能够特异性地结合LRP1,促进RMT。他们还创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系统(DDS),包含KS-133和KS-487,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通过DDS给药的肽制剂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小鼠的大脑中。药代动力学分析证实了大脑靶向肽在将KS-133运输到大脑中的作用。接受KS-133/KS-487纳米颗粒治疗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测试中表现出认知功能的改善,抑制了VIPR2的激活。
宫古博士强调了他们研究的潜力,表示:“我们的肽制剂可能为解决精神分裂症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一点与目前侧重于神经递质调节的治疗方法不同。”这项研究为一种新颖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希望的临床前证据,该策略针对VIPR2以缓解精神分裂症中的认知障碍。
展望未来,宫古博士对推进研究到细胞和动物模型,最终在五年内进行人类临床试验以验证该肽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示乐观,这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的新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