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德州发生了一起引人关注的高度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即H5N1禽流感,传播至奶牛,引发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性的担忧。后续检测发现多个州的少数动物和个体存在H5N1病毒,促使对乳制品消费相关潜在风险进行详细审查。
美国农业部位于乔治亚州雅典的病毒学家埃里卡·斯帕克曼博士主导了一项研究,以确定牛奶产品中病毒传播的程度。近300个来自132个加工商的样本被分析,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确认没有任何感染性病毒。斯帕克曼博士强调,目前的卫生实践在牛奶加工阶段有效消除包括H5N1在内的病原体。
在牛奶加工过程中实施的严格安全措施,如微生物监测和排除生病奶牛的牛奶,加上在巴氏消毒期间的热处理,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免受潜在威胁。虽然禽流感通常在鸟类之间传播,并偶尔感染其他动物,但在乳制牛中发现H5N1病毒标志着一次新情况。
在生牛奶样本中发现活病毒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农业部(USDA)进行了一项详细调查,以评估巴氏消毒在消除消费者风险方面的有效性。对来自多个州的297个巴氏消毒零售牛奶样本进行的大量实时PCR分析确认,在任何样本中均未发现活病毒,尽管在20%的样本中检测到了病毒遗传物质。
斯帕克曼博士对研究结果表达了信心,强调巴氏消毒在确保乳制品安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现行安全规程在保护消费者免受意外威胁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令人安心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