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感染过COVID-19的个体拥有靶向自己1型干扰素的自身抗体,而这些抗体是免疫信号传导的必要蛋白质。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自身抗体在重症COVID-19病例中的普遍性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涉及123名日本COVID-19患者的综合研究。这项研究的发现可能为自身抗体如何导致COVID-19严重程度提供洞见。
虽然大多数人经历轻微且短暂的COVID-19症状,但一些个体会发展为严重症状,甚至因呼吸衰竭或血栓等并发症导致死亡。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如糖尿病或免疫系统虚弱)等因素被认为增加了重症COVID-19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重症疾病的发生没有任何可识别的原因。
对此种严重表现的一个可能解释是自身抗体的存在,自身抗体是错误靶向身体自身蛋白质的抗体。1型干扰素(t1-IFN)对抗击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有助于阻碍病毒复制并激活免疫反应。然而,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可能会抵消其功能,削弱身体的防御机制。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很少被检测到,但不少报告显示重症COVID-19患者表现出这些自身抗体。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这类自身抗体是否比之前已知的更为普遍。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由日本千叶大学讲师岩村千明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123名日本患者的血液样本,调查了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与COVID-19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于2024年4月22日发表在《临床免疫学杂志》第二卷第44期上。该研究由千叶大学的平原清志博士、横手幸太郎博士和新潟大学的青木亜美博士共同参与撰写。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液样本中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随后确认这些抗体是否能有效中和细胞培养中的t1-IFN。岩村博士表示:“我们观察到在19名重症和42名危重COVID-19患者中,分别有3名和4名患者具有针对t1-IFN的中和自身抗体。有趣的是,在这些自身抗体患者中没有发现特定的临床特征。”这表明,尽管考虑了先前的感染、接受的治疗和基础免疫状况,但并没有明显的指示来解释为什么某些COVID-19患者会发展出这些自身抗体。岩村博士指出:“基于这些结果,通过常规血液检查和病史评估t1-IFN自身抗体的存在是有挑战性的。”
为了深入了解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如何影响COVID-19患者,研究人员进行了RNA测序和B细胞受体分析。这些检查显示,患者的常规树突状细胞和典型单核细胞这两种白血球在自身抗体存在时,IFN信号减弱。此外,这些患者的B细胞表现出较少的SARS-CoV-2特异性受体,建议在对抗感染方面的效力降低。
总体而言,这些发现强调了在病毒暴发期间审查针对t1-IFN的自身抗体的重要性。岩村博士警告说:“具有针对t1-IFN自身抗体的个体不仅对SARS-CoV-2更加脆弱,而且也更容易受到流感等常见病毒的感染,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病毒的威胁。”因此,研究人员旨在与公司合作开发一种在常规健康筛查中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系统,目标是使个体能够在尽量少的麻烦下确定自己的自身抗体状态。
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尽快实现,增强我们有效诊断、预防和对抗病毒感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