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童年时期经历多次搬迁,无论是发生在贫困社区内还是贫困与非贫困社区之间,都与成年后抑郁症发生率较高相关。该研究考察了近110万名1981年至2001年出生于丹麦的个体的居住历史,这些人出生后的前15年始终居住在该国。结果发现,约有35,000人后来在生活中被诊断为抑郁症。
根据最近的研究,在15岁之前经历多次搬迁的个体,未来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可能性超过40%。
这项研究发表于JAMA Psychiatry期刊,分析了近110万名1981年至2001年出生的丹麦个体的居住历史,这些个体在前15年内一直居住在该国。
在追踪这些个体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研究发现大约35,000人在仍居住于丹麦时,就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该研究证实了先前的发现,即在经济困难的社区中成长的儿童,在成年后发展的抑郁症风险较高,约高出10%。
此外,研究还揭示,童年时期的搬迁,无论是在贫困地区还是非贫困地区之间,都显著与成年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增加相关。
具体而言,在10至15岁之间搬迁一次的儿童,未来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不搬迁的儿童高出41%。如果一名儿童在同一年龄段内搬迁两次或更多次,风险增加至约61%,超过了在经济困难社区中成长的影响。
研究人员建议,在童年时期保持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是抵御未来心理健康挑战的保护性因素。
该研究由来自奥胡斯大学(丹麦)、普利茅斯大学(英国)和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的研究人员进行。
研究的主要作者、普利茅斯大学大数据与空间科学教授Clive Sabel表示,童年时期搬到新的社区是导致心理疾病的因素之一。他强调需要解决儿童在适应新环境时面临的挑战。
估计全球有约13%的人口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预计到2030年,经济负担将达到6万亿美元。
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生物学、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个体环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联系。
过去的研究显示,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频繁搬迁的儿童更容易面临自杀企图、犯罪行为、心理健康问题和物质滥用等负面结果。
虽然该研究着眼于丹麦人口的显著部分,研究人员相信在世界其他地区也会得到类似的结果。
Sabel教授强调了全球政策的重要性,这些政策支持儿童在成长期间的稳定,同时考虑区域和文化身份。他还提到,某些群体,如寄养儿童或军人家庭,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以防止未来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