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似乎在一个人对疟疾寄生虫的脆弱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与麦吉尔大学相关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可能会导致对疟疾及其他寄生虫疾病的改进治疗。
麦吉尔大学、道格拉斯研究中心和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揭示的发现表明,当老鼠在午夜感染导致脑疟疾的寄生虫时,与白天感染相比,疾病的症状较轻。此外,这些寄生虫在这些宿主中传播得不那么激烈。
疟疾通过蚊子传播,全球影响数百万人,每年导致超过五十万人的死亡,大多数是儿童。脑疟疾是该疾病中致命性最强的变种。
这些研究人员的发现可能为新的治疗方案铺平道路,使药物与我们自然的生物钟相协调。
宿主和寄生虫的生物钟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钟本质上是生理和行为的波动,大约每24小时循环一次,与地球的自转一致,并在没有外部时间线索的情况下继续运行。大脑中的主钟及各种器官和细胞中的小钟调节这些节律。
“我们研究了宿主和疟疾寄生虫的生物节律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疾病的严重性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最近的麦吉尔博士毕业生普里西拉·卡瓦略·卡布拉尔表示,她参与了这方面的两项新研究。
负责分子生物钟实验室并担任这些研究首席作者的尼古拉斯·塞尔马基安评论道:“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因一天中的时间而异,表明它们的生物节律可能影响了疾病的发展。免疫时钟对疟疾的影响这一方面此前尚未被探讨。”
理解上的重大飞跃
在寄生虫及其动物宿主之间,以及在大多数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在生物节律的调节下运行。例如,疟疾寄生虫在宿主红细胞内的复制遵循每日周期。这组早期研究表明,严重的寄生虫疾病利什曼病受到宿主内部时钟的影响,感染的时间影响寄生虫的复制和宿主的免疫反应。新的研究发现了类似的脑疟疾相关影响。
“我们的发现标志着理解的关键进展,因为影响对疾病,特别是寄生虫疾病的易感性的许多因素仍然基本未知,”麦吉尔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研究实验室主任马丁·奥利维尔解释道,他是这些研究的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