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正在发出警报,警告我们消费的家畜可能是抗菌素耐药性即将到来的大流行的途径,潜在导致致命超级细菌的激增。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疾病每年可能导致多达1000万人失去生命。
专家们警告说,我们所消费的动物可能成为未来大流行的媒介,这一切都是由抗菌素耐药性驱动的,导致致命超级细菌的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50年,耐药性疾病每年可能导致多达1000万死亡。
研究人员在《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杂志》上探讨了东南亚食品动物对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
这一问题与澳大利亚密切相关,澳大利亚与东南亚国家有着稳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联系。今年早些时候,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举行的特别峰会上庆祝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建立合作伙伴关系50周年。
期刊文章的共同作者包括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生物科学家拉贾拉曼·埃里教授和微生物学家查尔梅因·劳埃德博士,以及来自泰国的公共政策专家普什帕纳坦·孙德拉姆博士。
埃里表示:“随着抗菌素耐药性相关的大流行即将来临。”
“如果我们继续走这条路,我们可能会达到抗生素变得无效的地步,从而使感染的治疗变得不可能。”
研究团队已将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确定为畜牧业抗菌素耐药性的重大热点。
根据粮农组织数据,该地区拥有超过29亿只鸡、2.58亿只鸭、700万头牛、1540万头水牛、7750万头猪、1370万只羊和3060万只山羊。
孙德拉姆提到:“畜牧业,特别是小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额外收入、促进营养,提高了国家的经济福利。”
论文强调了东南亚在动物相关抗菌素耐药性和残留问题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需要区分这两个问题。
当微生物适应它们所接触的抗菌素时,耐药性便会发展。
劳埃德来自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科学学院,她表示:“饲料、土壤、水流和农场动物粪便中的抗生素存在会促进这种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的误用和过量使用,特别是在健康家畜中用于促进生长,导致耐药性率上升。”
“由于耐药细菌可以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这一联系进一步强化了在家畜中解决抗菌素耐药性的重要性。”
食品动物中的残留物是指出露后仍然在动物组织或产品中残留的药物、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
埃里指出:“兽药残留通常是由于在动物养殖实践中对抗生素、促生长剂和其他药物的过度和不当使用所造成的。”
“虽然在该地区对抗菌素使用的监管工作正在进行,但对于消费可能含有抗菌素残留的产品的健康影响,关注度不断增加,这些产品可能携带抗生素耐药细菌。”孙德拉姆表示。
“在澳大利亚,我们有严格的政策来管理抗菌素耐药性,特别是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埃里补充道。
“然而,全球情况各不相同;许多国家的抗生素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人类和动物目的。”
研究团队向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六项建议,以应对食品动物中的抗菌素耐药性和残留:
- 承认残留物与耐药性的区别,以便对东南亚畜牧业挑战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
- 开展区域合作,制定量身定制的策略,以应对疫情、环境问题、残留水平和抗菌素耐药性。
- 推出各国特定的宣传活动,建立健全的残留物和耐药监测,实施有效的法规,鼓励负责任的抗菌素使用,以降低耐药风险。
- 鼓励国际合作和倡议,以全面应对耐药性,确保对残留物和耐药性的协调响应。
- 增强公共卫生系统和准备。
- 支持创新和研究,以替代抗菌策略、可持续农业方法和先进的诊断工具,以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