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可能会调节某些人格特征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互动效应似乎因自我控制的类型而异,这是一项新研究的发现。根据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和挪威国防大学的Fredrik Nilsen及其同事于2024年8月21日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发表的研究,自我控制对心理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某些人格特征与这一特征相关。之前的研究表明,尽责性和外向性增强自我控制,而神经质则抑制自我控制。然而,人格与自我控制之间的联系大多使用狭义的自我控制概念进行研究,之前没有研究探讨人格特征之间是否以及如何相互作用以增加或减少自我控制。
为填补这一知识空白,Nilsen及其同事从480名军事学员中收集数据,以检查五大人格特征(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与自我控制维度(一般自我控制、抑制性自我控制和主动性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抑制性自我控制反映了抵抗诱惑的能力,而主动性自我控制是指为实现长期目标而主动采取行动的能力。作者还研究了神经质如何可能调节其他人格特征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得分高的神经质参与者往往在一般自我控制和抑制性自我控制上得分较低 – 这是一种负相关。对于外向性和尽责性则观察到正相关,即得分高的参与者在这些特征上更有可能在自我控制维度上得分较高。控制其他变量后,开放性和宜人性特征与自我控制之间的联系并不一致。
研究人员发现,神经质消极调节了外向性与一般自我控制和抑制性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尽责性与一般自我控制和主动性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如果外向或尽责的参与者也高度神经质,他们在这些自我控制类型上的得分将低于预期。
根据作者的说法,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在研究自我控制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时,区分自我控制的类型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应该区分抑制性自我控制和主动性自我控制。
该研究可能具有实际意义,因为自我控制可以成为良好健康、成功和适当行为的宝贵资源。例如,了解人格档案的优缺点及其伴随的自我控制特质,可能有助于为需要高自我控制的职业选择人才。在临床和个人成长环境中,自我控制的发展和训练可能受益于对人格档案与自我控制模式之间关系的更深入理解。
作者补充道:“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人格特征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比之前发现的复杂得多。首先,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控制——抑制冲动的能力和主动采取行动的能力,而人格特征与这两种表现自我控制的方式关系不同。其次,神经质的水平可以显著改变人格特征(如尽责性和外向性)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理解人格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微妙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选择需要高自我控制水平的角色个体,并设计自我控制发展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