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影响青少年睡眠的并不是屏幕活动本身,而是晚上使用屏幕的时间。
目前的建议是睡前一到两个小时避免使用屏幕。然而,这项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小时内使用屏幕对睡眠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床上使用屏幕。
来自埃德加糖尿病与肥胖研究中心的首席作者布拉德利·布罗斯南博士表示,屏幕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睡前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许是时候重新评估睡眠指南,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生活方式。
这项发表在《JAMA Pediatrics》上的研究涉及85名年龄在11到14岁的参与者,他们在实际入睡前的三个小时内佩戴了身体摄像头,持续一周。
当身体摄像头跟踪参与者的屏幕使用情况时,他们的卧室中还设有一台额外的红外摄像头,用于监测他们在床上时的屏幕时间。参与者还佩戴了一种称为动作监测仪的小设备,以跟踪睡眠模式。
“我们很快注意到青少年在床上往往会有很多屏幕时间,”布罗斯南博士提到。
研究结果显示,在睡前两个小时内,99%的参与者使用了屏幕,其中超过一半是在床上使用,三分之一是在最初尝试入睡后使用的。
“最吸引人的发现是,睡前的屏幕时间对当晚的睡眠影响微乎其微。
“相反,一旦在床上使用屏幕确实会打扰他们的睡眠,导致入睡时间延迟约半小时,并减少总睡眠时长。”
这种影响在像游戏和同时使用多个设备等活动中尤为明显——例如在笔记本电脑上观看电影的同时在游戏机上玩游戏。
“每额外花费10分钟在这样的活动上,睡眠时长几乎对应减少,”他指出。
“我们的结果表明,屏幕时间对睡眠的影响主要源于入睡延迟,而不是因蓝光或互动活动的直接影响,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屏幕使用与入睡延迟或睡眠期间清醒状态之间的相关性。”
布罗斯南博士倡导一个简单的睡眠指南,尽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可能不反映现实:将设备放在卧室外。这使得青少年可以在睡前使用他们的设备,而不把它们带到床上。
“重新评估睡眠指南使其与我们当前的现实相关非常重要,因为现有的指南既不切实际也不适合现代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