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科学在自我控制的概念上存在困境。他们将自我控制识别为一种“特质”——一个人格的基本部分,包括责任心、毅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以及一种“状态”,即类似于意志力的暂时状态。作者解释说,这些定义互相矛盾,常常导致混淆。
根据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因兹利赫特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心理学教授布伦特·罗伯茨的说法,他们在刊登于《心理学当前观点》期刊的评论中分享了他们的见解,“自我控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拥有高自我控制的人受到钦佩,被视为道德高尚。”研究通常表明,在各种责任心测量中得分高的人往往在学术上、财务上表现出色,并维持更健康的生活。
这使得心理学家将意志力的短暂体验与其他特质联系起来,这些特质使得有责任心的人成功,研究人员指出。
“我们之前认为高责任心的人只是比低责任心的人更频繁地使用他们的意志力,”罗伯茨解释道。“然而,这并不是真的。责任心强的人并不会比其他人更常行使自我控制;事实上,研究显示他们压抑冲动的时间更少。十多年前这一发现出现时令人惊讶。”
对意志力的关注导致了旨在增强其能力的倡议,同时也意在提高责任心。虽然这种方法偶尔产生一些短期利益,但研究人员观察到这些效果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人们通常回到他们原来的意志力和责任心水平,”因兹利赫特评论道。“意志力常常脆弱、不一致且微弱。”
因兹利赫特声称,研究表明“特质自我控制”的其他元素很可能在提供这一特质的长期优势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可能包括他们的勤奋或组织能力,”他指出。“或者他们保持对目标承诺的能力。”
“我们在考虑是否应该停止在讨论特质时使用‘自我控制’这个术语,而使用责任心来代替,”研究人员写道。“想象一个选择了‘计划性’或‘对未来后果的考虑’等术语的替代现实。”
“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可能更多地来自于在面对诱惑之前进行仔细的规划和评估,而不是在当下施加意志力,”他们提出。“责任心也许不是来自于施加意志力,而是来自于根本避免施加意志力的需要。”
最终,因兹利赫特和罗伯茨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强调在心理学研究及其应用中对自我控制有更广泛理解的必要性。”
罗伯茨还隶属于伊利诺伊大学卡尔·R·沃斯基基因生物学研究所。
这项研究得到了加拿大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研究委员会和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