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近,美国许多人参与社区服务的程度不如以前。最近的研究表明,经济可能是影响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乔治亚大学的研究发现了经济状况与志愿参与之间的联系。
研究发现,处于弱势地区或经济不平等严重的地区的个体较不倾向于参与志愿活动。
研究的首席研究员、UGA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教授丽贝卡·内斯比特指出:“从历史上看,乡村地区的志愿服务率通常高于城市地区。这些地区通常拥有更强的社区联系和更多的居民互动,这可能增加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当你在这些社区的当地食品银行提供帮助时,你是在帮助与自己有亲密联系的人。”
2008年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即使在超过15年后,志愿服务率仍未完全恢复。
内斯比特补充道:“经济增长带来的志愿服务的好处在衰退后减少,这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个人可能将重心从志愿服务转移到确保其财务稳定的就业机会。”
经济困难对志愿服务的影响最为严重
这项研究代表了对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研究数据中心的详细志愿服务数据的首次全面分析,数据来自每月调查的56,000个家庭的全国代表性样本。该资源以提供国家和州志愿服务趋势的准确统计而闻名。
研究人员依据的数据集包括来自每年调查的约90,000个个体。
该研究重点关注经济困境和差异的影响,特别是大衰退如何加剧了城乡志愿服务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表明,衰退对经济繁荣地区(收入平等高于平均水平)的志愿服务产生了最强烈的负面影响。
内斯比特观察到:“志愿服务的下降表明,许多受衰退影响的社区仍在努力恢复生机。尚不清楚这一下降趋势是否会持续,或者这些地区是否会最终恢复。”
此外,乡村社区的人口结构正在变化,年轻人迁往更大的城市,留下了老龄化的人口。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不断发展的社区意识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些地区志愿服务率的显著下降。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迅速的地区的居民更有可能频繁地参与志愿服务。
即使在经济衰退结束多年后,对志愿服务的有害影响仍在持续,研究人员指出,这表明可能存在长期的社会或心理因素使个体不愿意投入时间和资源进行志愿工作。
内斯比特表示:“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当地经济状况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显著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方面。其含义是,在讨论社区的经济发展时,整合公民发展至关重要。”
“政策制定者需要认识到,要加强社区,特别是在乡村环境中,需要综合的方法。这不仅仅关乎经济增长或公民参与,而必须包含两者。”
这项研究发表在《非营利与自愿部门季刊》中,协作者包括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劳里·帕尔伯格与亚利桑那大学图森分校的佐耶·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