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将能够穿透大脑的抗精神病药物噻噻庚与正在临床研究中的谷氨酰胺代谢抑制剂CB-839相结合,可以成功应对肿瘤耐药性并减少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生长。
GBM被视为最致命的脑肿瘤,患者在被诊断后通常只能生存12到16个月。尽管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GBM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不足10%。
有两个主要障碍阻碍有效治疗GBM:
- 由于保护性血脑屏障的存在,抗肿瘤药物穿透GBM组织的能力不足。
- GBM细胞对几乎所有现有治疗手段迅速产生耐药性。
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努力解决这些关键挑战,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主要作者、癌症代谢中心创始主任Deliang Guo博士表示:“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将能够穿透大脑的抗精神病药物噻噻庚与谷氨酰胺代谢抑制剂CB-839结合使用,可以克服肿瘤耐药性,并有效抑制GBM生长。”郭博士在俄罗斯州立大学癌症研究项目中担任Urban和Shelly Meyer癌症研究教授,并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任教。
这项研究的结果已在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在线发布。
在这项涉及人类和小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来自胶质瘤患者的223个样本,并发现了谷氨酰胺转运蛋白ASCT2与脂质合成关键调节因子SREBP-1之间的一个全新关系。
使用用于GBM的前临床小鼠模型,他们确认了这一机制联系,表明GBM细胞同时增加谷氨酰胺的摄取和脂质的生成,这有助于肿瘤的快速生长。
郭博士进一步解释:“我们特别观察到,噻噻庚通过抑制溶酶体功能有效限制了胆固醇和脂肪酸从脂滴和脂蛋白中的释放。这种方法预计将剥夺肿瘤细胞这些重要的脂质成分。然而,仅使用噻噻庚并未提供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所需的疗效。”
研究表明,GBM对噻噻庚治疗的耐药性源于其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和消耗增加。
研究团队对他们的发现能够显著影响癌症生物学、代谢、信号通路和治疗策略等多个领域充满信心。
根据研究的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代谢中心和放射肿瘤学系的研究员Yaogang Zhong博士的说法:“我们的研究为这种创新组合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这种新策略也可能对其他高度依赖谷氨酰胺和脂质的癌症产生益处,从而扩大其影响范围,不仅限于这种侵袭性的脑癌。”
这项研究还得到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药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系和转化数据分析研究所的贡献,以及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和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的合作。
这项研究的资金来自NINDS和NCI的拨款,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中心Pelotonia Ideas资助和Urban和Shelly Meyer癌症研究基金的支持。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