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质疑了人们合作的长期信念。传统上,行为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主要通过重复互动研究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信任和互惠关系可以发展,使个体能够根据他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然而,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如志愿服务或对危机救援的贡献,涉及的都是没有可预见未来互动的单一决策。这项由因斯布鲁克大学的Natalie Struwe博士和Esther Blanco教授,以及印第安纳大学的James Walker教授联合撰写的新研究,调查了人们如何在社交背景下仅有一次合作机会且不知道其他小组成员身份的情况下进行合作。
两个大规模实验
在两个拥有2000多名参与者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调整了在公共物品场景中合作的潜在奖励。尽管合作的潜在利益增加了,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合作意愿并没有显著变化。这种行为似乎源于参与者对他人合作意愿的看法,而这种看法随着利益的增加也没有波动。由于参与者没有预料到其他人在奖励增加情况下会更多地合作,他们不太可能增加自己的合作,即使在利益明显更高的情况下也如此。
“我们的结果揭示了我们对单次遭遇合作行为理解中一个重要的空白,”来自因斯布鲁克大学公共财政系的Natalie Struwe博士解释道。“在做出合作决策时,个体面临我们称之为的社会困境,自我利益行为与社会利益相冲突。虽然人们会期待随着奖励增加合作率提高,但我们对这种收益增加并未导致更多合作行为感到意外。这意味着,像捐赠危机期间的真实场景可能并没有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受合作感知优势的影响。”
数据收集结果一致
“起初,我们对我们的发现感到震惊,并多次仔细审查数据。我们还与各种人群重复进行了研究,”因斯布鲁克大学公共财政系的Esther Blanco教授提到。“最终,我们通过与公众和我们的学生的在线实验收集了近2000个数据点,无论是在线还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尽管进行多次尝试,合作水平仍然出乎意料地稳定。普通人群的合作意愿与我们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参与者平均愿意将大约40%的可用资金投入以改善他们的团队结果,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一次性自发合作发生的频率比我们经常意识到的更加普遍,”另一位共同作者、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系的James Walker教授补充道。“例如,当人们团结起来进行紧急灾难救援时,他们参与了一次性合作,选择采取行动并贡献,而不知道是否会再次见到同样的人。”
这项研究对我们在紧急、一时的情况下促进合作的方式具有重要启示,例如紧急志愿服务或灾难救援工作。它还突出了更好理解影响合作行为的核心因素的必要性,这是人性的一个标志。
主要发现:
- 与先前在重复互动中的研究不同,个体在公共物品上的贡献并没有因合作利益的增加而显著改变。
- 对他人贡献的预期显著影响个体在单一情况下的行为,并且相对不受合作利益变化的影响。
- 在不同参与者群体和实验条件下,平均合作水平始终保持在约40%左右,包括普通公众和大学生。
- 这项研究强调在一次性决策情况下关于合作的额外研究的必要性,关注个体如何解释利益以及如何反应,以及他们对他人反应的期望。
该研究为探索在关键的、一遭遇情况下促进合作的方法铺平了道路,并呼吁更深入地审视参与的心理和社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