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了过量食用红肉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之间的重要联系。这项研究为新的治疗选择开辟了道路,重点关注与癌症生长相关的酶——端粒酶。
来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研究人员与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NCCS)合作,建立了过量摄入红肉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之间的显著关系。这些发现可能导致针对端粒酶的新型治疗方法,端粒酶与癌症的进展相关。
结直肠癌影响结肠或直肠,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新加坡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虽然已知遗传和生活方式选择(包括饮食)在其发生中起着作用,但高摄入红肉如何促进癌症的具体过程直到现在仍然难以捉摸。
发表在《癌症发现》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文章揭示,红肉中的铁激活端粒酶,这是一种负责延长DNA染色体末端的酶,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这一发现为我们了解饮食习惯如何影响癌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令人振奋的新治疗可能性
该研究还强调了一种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研究团队识别出一种名为SP2509的小分子,能够通过阻止铁与这种酶的相互作用来防止癌细胞中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对癌细胞系的实验表明,SP2509不仅阻止了端粒酶的重新激活,还减缓了肿瘤生长,这提示了对抗结直肠癌的新方法。
A*STAR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MCB)牵头了该跨学科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来自A*STAR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GIS)的专家,以及新加坡总医院(SGH)和NCCS的医学专业人员。
“A*STAR IMCB的杰出首席研究员Vinay Tergaonkar教授评论道:‘通过阐明铁在端粒酶激活中的作用,我们在对抗结直肠癌方面开辟了新路径。我们的后续研究将旨在细化特定靶向这一机制的治疗策略,希望能为患者,尤其是那些铁含量较高的患者,创造更有效的疗法。我们对SP2509等小分子改变癌症治疗格局和提高全球患者预后的潜力感到兴奋。’”
研究见解与方法论
为理解高铁水平如何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研究团队利用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和先进实验室模型分析了来自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通过与NCCS的临床医生合作,他们展示了铁与一种名为Pirin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这导致癌细胞中端粒酶的重新激活——这是其不受控制生长的关键因素。
对人类结直肠细胞系的进一步测试导致了小分子SP2509的发现,该分子与铁竞争结合Pirin,有效地阻止了端粒酶的重新激活。这些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还为食用富含铁的红肉如何影响导致结直肠癌的分子途径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国家研究计划Colo-SCRIPT旨在利用对不同结直肠癌亚型的见解来降低癌症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将利用这些发现来探索环境、代谢和微生物风险因素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NCCS医学肿瘤学部的高级顾问助理教授Iain Tan表示:‘通过Colo-SCRIPT计划,我们将继续探讨铁和其他风险因素对结直肠癌发展的影响。这些发现将提供关于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不同亚型疾病的重要知识,并可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