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超过1300万小时数据的研究发现,来自89000人的光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表明,明亮的夜晚和黑暗的白天的暴露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一项对超过1300万小时数据的研究发现,来自89000人的光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表明,明亮的夜晚和黑暗的白天的暴露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人员调查了个人白天和夜晚的光照,以及打乱我们生物节律的照明模式是否能预测死亡风险。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在夜间暴露于高光照水平的人的死亡风险增加了21%至34%;而那些暴露于高水平日光的人,其死亡风险降低了17%至34%。
弗林德斯大学的资深作者、睡眠专家肖恩·凯恩教授表示:“暴露于更明亮的夜晚和更黑暗的白天会打乱我们的生物节律,这种打乱已知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增加死亡风险。”
共同资深作者、副教授安德鲁·菲利普斯表示,夜间光照的暴露通过改变时间(相位移动)和削弱信号(幅度抑制)来干扰生物节律中央“起搏器”,该起搏器协调着全身的生物节律。
菲利普斯副教授表示:“对身体的生物节律的干扰与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和肥胖的发展相关,也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和高血压。”
“夜间光照暴露与死亡风险的观察关系可以解释为夜间光照打乱生物节律,从而导致不良的心脏代谢结果。”
菲利普斯副教授补充道:“我们的发现清楚表明,避免夜间光照并寻求日光可能促进最佳健康和延长寿命,而这个建议简单、可行且具有成本效益。”
来自FHMRI睡眠健康的研究作者们调查了89000名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的个人光照暴露与全因和心脏代谢死亡风险的关系,这些参与者的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通过腕部佩戴的传感器记录指标,参与者的死亡率由国民健康服务机构在大约8年的随访期间捕获。
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和中间睡眠时间是根据运动数据估算的,而心脏代谢死亡率被定义为与循环系统疾病或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相关的任何死亡原因。
研究还显示,打乱的生物节律可预测更高的死亡风险,作者利用计算机建模能够确定这一点。研究结果考虑了年龄、性别、种族、光周期以及社会人口和生活方式因素。
首席作者丹尼尔·温德雷德博士表示,这些发现显示了在深夜和清晨早些时候保持黑暗环境的重要性,此时生物节律中央“起搏器”对光的敏感度最高,同时寻求白天的强光以增强我们的生物节律。
温德雷德博士表示:“保护照明环境在那些面临生物节律破坏和死亡风险的人群中可能尤其重要,比如在重症监护或老人护理环境中。”
温德雷德博士补充道:“在普通人群中,避免夜光和寻求日光可能会减少疾病负担,尤其是心脏代谢疾病,并可能增加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