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些产品受到我们认为不讨喜的政治信仰者的青睐时,我们往往会避免使用这些似乎中立的产品。这一现象已经在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四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当我们知道其他人在观察我们的选择时,这种倾向更为强烈。
政治距离的影响比先前理解的更深远,它影响着我们的选择,甚至是对于没有固有政治意义的产品。研究结果表明,甚至巧克力也可以承载政治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远离这些中立产品不幸地被视为一种理性的反应,但这种行为助长了更为极化的社会,”林雪平大学行为科学与学习系高级副教授阿尔维德·厄兰德森解释道。
研究人员进行了四项研究,以探讨人们对完全非政治产品的看法,这些产品在与持有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个体或群体相关联之前和之后的变化。这项研究似乎是该领域的首创。研究结果发表在期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公报上。
在第一项研究中,超过600名参与者评估了穿着正式服装的人的图像,受试者的脸被遮盖。他们对服装的风格、合身度和颜色进行评分,并分享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当再次看到同样的图像时,这次揭示了这些人的脸——他们竟是著名的瑞典政治家——他们的评价发生了变化。
参与者在第二次评估中,认为与他们最不喜欢的政党的政治家相关的服装时尚度较低。
随后的研究涉及800多名参与者,他们为八个流行的巧克力品牌提供排名,并表明自己的政治偏好。然后,他们被分成两组进行二次评估。一组得知他们的政治对手喜欢特定的巧克力品牌,而另一组则得知自己小组偏好的巧克力类型。随后,他们再次对巧克力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政治对手偏爱的巧克力品牌被认为吸引力显著降低。另一方面,自己阵营喜欢的巧克力并没有获得更高的受欢迎度。
“原因不在于与自己阵营的偏好一致,而在于避免喜欢对方的产品,”阿尔维德·厄兰德森总结道。
第三项研究考察了参与者支持不同慈善机构的意愿,超过1200名个人参与了此次研究。与早期发现一致,参与者对被识别为受到政治对手青睐的组织的捐款更为犹豫。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无意识地维持一致的自我形象。参与者并未意识到的是,先导研究表明,所有政治派别的人实际上都更喜欢相同的巧克力和慈善机构。
最后一项研究涉及1295名参与者在各种产品之间选择,但附加了一个变化。一组参与者在被告知的属于他们政治派系的动画人脸的注视下做出选择。这一情境进一步放大了避免选择敌方喜爱的产品的倾向。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我们在他人面前对自身形象的感知十分重要。
“意识到这一点可能促使你重新考虑你的选择,而不是仅仅凭直觉行事,”阿尔维德·厄兰德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