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大麻二酚治疗癫痫、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效果。
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大麻二酚治疗癫痫、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效果。
大麻二酚(CBD)是一种存在于大麻植物中的非精神活性化合物。由于其镇痛、抗炎和神经保护特性,它被广泛处方,但迄今为止的临床应用受到其在人体内水溶性和吸收差的限制。
通过开发磷脂复合物——一种含有磷的脂类(脂肪)——南澳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大麻二酚的溶解度提高了多达六倍,并改善了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
首席研究员桑贾伊·加尔教授表示,这一突破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上报道,意味着患者可能在服用更低剂量的口服CBD药物时体验到更一致和有效的结果。
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口服摄入的CBD能够到达血液,这限制了其治疗效果。
“因此,探索了多种不同的配方,包括合成CBD的生产、自乳化输送系统,以及将CBD封装在明胶基质颗粒中,但所有这些仅在生物利用度上获得了小幅改善,”加尔教授说。
他的研究团队确定了形成纳米级CBD-PLC颗粒的最佳磷脂成分。与纯CBD相比,磷脂复合物在三小时内将溶解率从0%提高到67.1%,显示出药物释放的显著增强。
在细胞摄取研究中,CBD-PLC的透过率比未修饰的CBD高出32.7%,确保通过肠壁的更大吸收。
这一新型输送系统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其稳定性。传统的CBD配方在暴露于热、光或氧气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从而降低效力和保质期。
然而,经过12个月的测试,CBD-PLC在不同储存条件下保持了其性能,使其成为药物应用中的更可靠选择。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南澳大学的博士候选人塔巴塔·穆塔表示,这一发现对基于CBD的治疗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的生物利用度意味着更低的剂量可以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可能减少副作用,并使治疗更加经济有效,”塔巴塔说。
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创新可以应用于CBD以外,为增强其他低水溶性药物的吸收提供蓝图。
根据研究作者的说法,预计全球CBD市场将从2023年的75.9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2024.5亿美元,因此该研究的发现恰逢其时。
该团队正在探索商业化和临床试验的机会,以验证他们的新配方。
这项研究得到了南澳大利亚大学、MedTEC制药公司和南澳政府行业博士培训中心项目共同资助的博士奖学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