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研究,定期与朋友聊天、在大自然中度过时间和开展心理参与活动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凸显了简单日常行为改善幸福感的力量。
根据新科廷大学的研究,定期与朋友聊天、在大自然中度过时间和开展心理参与活动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这些研究凸显了简单日常行为改善幸福感的力量。
该研究调查了600多名西澳大利亚成年人,发现每日与其他人聊天的人在标准心理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比每周聊天少于一次的人高出10分。
每天在大自然中度过时间与得分增加五分相关,而频繁与朋友见面、身体活动、实践灵性和帮助他人也与心理幸福感的改善相关。
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首席作者克里斯蒂娜·波拉德教授表示,这些发现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表明低成本、可获得的行动在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波拉德教授说:“这些不是昂贵的项目或临床干预——它们是许多人生活中已经存在的行为,并可以通过公共卫生信息轻松鼓励。”
“与他人保持定期联系,即使是每天的聊天,也可以对人们的感受产生可衡量的差异。同样,花时间在户外或做一些需要思考和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如填字游戏、阅读或学习新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心理重置。”
研究评估了“行动、归属、承诺”运动推广的15种行为,发现参与这些行为的频率与心理幸福感的一致增加相关。参与者对该运动的认知度很高,86%的参与者认可它,而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心理健康应与身体健康同样优先。
尽管该研究是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进行的,当时限制了社交互动,但93%的受访者报告没有心理困扰,平均心理幸福感得分与国际大流行前的标准相当。
波拉德教授表示,该研究为在全体人口中持续投资于心理健康促进运动提供了有力的案例,这些运动不仅限于意识,还能赋能人们采取有意义的行动。
波拉德教授说:“这项研究证实,当人们得到支持和鼓励参与心理健康行为时,受益可以在整个社区中感受到。”
“这关乎预防,而不仅仅是治疗——帮助人们在达到危机点之前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