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给他人造成痛苦的行为,在德语中称为 schadenfreude,这令人惊讶地可能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例如通过参与像向人们扔派这种活动为慈善筹款。
在《消费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开创性研究中,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商学院的市场营销教授托马斯·克雷默及其同事深入探讨了施加痛苦的心理学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
该研究为竞争激烈的慈善筹款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美国每年约有4850亿美元的慈善筹款。
主要收获是,当利用施加痛苦的心理进行筹款活动时,确保施加的厄运保持轻微,而不是越过残酷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例子包括扔派或将个人放入水池中——这些活动是幽默而非有害的。
在一项有趣的发现中,克雷默的研究参与者在想象自己不喜欢的名人被冰水浇淋时,比起经验到更严重的惩罚如被电击,他们更倾向于捐款。
克雷默解释说,如果惩罚超出了被认为公平的程度,那么从中获得的快乐就会减少,导致捐款减少。他运用自己在行为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解这些动态如何影响捐赠者的行为。
该研究的其他关键发现包括:
• 主动造成轻微厄运的人和观察到这一情况的人同样可能会为这一事业捐款。
• 捐赠者需要对遭受厄运的人抱有一定的厌恶感,以便从目睹他们的“惩罚”中获得快感。
该研究包括了佛罗里达大学的众多参与者以及通过亚马逊机械土耳其招聘的人员,他们被要求设想不同的施加痛苦的情境。
在评估中,参与者对这个人的厌恶程度、认为的厄运的应得程度以及他们愿意捐款的金额(从0美元到10美元不等)进行了评分,以向该个人扔派。较高的捐款与更强烈的应得惩罚感相关联。研究还发现,相比于严重的厄运,轻微形式的厄运导致的捐款更高。
标题为“施加痛苦的讽刺影响:当施加痛苦的快乐导致更高的亲社会行为时”,该论文由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的雅艾尔·泽马克-鲁加尔和乔治亚州肯尼索州立大学的劳拉·博曼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