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现实世界的医疗数据,提出了一种评估药物引起肝损伤风险的新方法。依赖个别报告的急性肝损伤(ALI)案例的传统方法被发现无法有效确定某些药物的实际肝毒性。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中。
研究显示,一些药物的肝毒性水平在ALl病例的计数基础上被错误分类。通过计算每10,000个“人年”的严重ALl事件的发生率,研究人员识别出17种毒性水平高于最初认识的药物。这些发现挑战了单纯基于报告案例来评估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传统方法。
该研究的高级作者文森特·洛·雷博士强调,在评估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时考虑发生率的重要性。发生率提供了更全面的实际肝损伤风险视图,通过考虑在一段时间内接触药物的人数,而不仅仅是关注案例报告。
该研究分析了近800万名没有既往肝病的个人的数据,这些个人被处方了194种已知可能对肝脏造成伤害的药物。通过将传统案例计数与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药物肝毒性分类存在不一致之处。
一方面,有些药物根据案例报告被分类为高度肝毒性,但每人年的严重ALl发生率却低。相反,以前被认为肝毒性低的某些药物在案例计数基础上被发现有更高的肝损伤发生率,这表明需要重新评估。
洛·雷博士强调,在临床实践中采纳这种新方法的重要性,以改善药物使用期间患者的监测。通过利用电子病历识别高风险药物,临床医生可以采取主动措施保护患者免受肝毒性影响。
此外,该研究的方法学可以作为监管机构和制药行业的宝贵工具,以在更大范围内系统性地调查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报告,从而促进对药物安全性的更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