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提出的一个独特理论认为,雄性哺乳动物缺乏母乳喂养可能是一个进化策略,以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传播。
在马来西亚的雨林中,达雅果蝠脱颖而出,成为已知唯一的野生雄性哺乳动物,会产生乳汁。这一特性引发人们质疑,为什么尽管具有生理能力,大多数雄性哺乳动物却不进行母乳喂养。
在1970年代,进化论者提出,雄性缺乏哺乳能力可能与父权不确定性有关。由于雄性哺乳动物无法保证自己是生物学父亲,他们可能缺乏在后代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中投入大量精力的动机。
最近,约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替代观点。他们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假设认为,母乳中的微生物群落在建立婴儿肠道微生物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可能影响了雄性哺乳动物为何不进行母乳喂养。
该理论说明了双亲共享乳汁微生物组如何促使有害微生物在哺乳动物群体中的传播。仅母亲喂养的母乳作为一个过滤器,仅允许有益微生物传递给后代。
约克大学数学系的研究作者乔治·康斯特布尔博士强调了像阿扎拉的猫头鹰猴子这样的例子,以挑战传统假设。这些猴子的独特育儿行为使得雄性在儿童护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改变了对雄性参与养育的叙述。
研究的首席作者布伦嫩·法根博士强调了母乳在塑造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方面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有助于健康和疾病预防的关键生态系统。
该数学模型强调了单亲喂养的优势,母亲喂养在进化上更受青睐,因为在分娩和怀孕期间可能会存在微生物传播的风险。
康斯特布尔博士指出,这一理论与哺乳动物旨在限制有害元素传播的策略相一致,类似于人类中母亲仅传递线粒体DNA以减少有害突变。
研究人员澄清,他们的假设涉及到哺乳动物长期进化趋势,并不是个人婴儿喂养实践的指导方针。
法根博士强调,他们的模型关注于人口层面的进化动态,跨较长时间周期提供对哺乳动物行为和适应策略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