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近的研究阐明了为什么感染高度致病性禽流感的奶牛通过牛奶传播病毒。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制定策略,以减缓疾病的传播。
唾液酸是一种存在于某些动物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充当流感病毒的受体。这个受体对于病毒附着、入侵和感染宿主至关重要。
在最近奶牛群中发生高度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之前,关于奶牛乳腺中唾液酸水平的研究很少。科学家们没有将乳腺视为流感的潜在靶标。
兽医诊断与生产动物医学教授埃里克·巴罗(Eric Burrough)表示:“在家畜中,我们通常专注于检测牛奶中的细菌,而非病毒。”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分析了感染奶牛的乳腺样本,发现唾液酸的数量丰富。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理解病毒如何附着于宿主,并有助于开发预防措施。
兽医病理学教授托德·贝尔(Todd Bell)表示:“一种防止传播的假设可能涉及挤奶机器。尽管它们在传播病毒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但这是一种可能。”
所有商业销售的牛奶都经过巴氏消毒,这已被证明可以使流感等病毒失活。然而,流感病毒在奶牛乳腺中的存在强调了食用生牛奶的风险,并引发了关于处理感染奶牛牛奶的担忧。
巴罗补充道:“这项研究否定了乳腺内被动感染的想法。感染的奶牛正在产生大量病毒,这构成风险。”
虽然高度致病性禽流感通常对奶牛不是致命的,但对鸟类而言可能是致命的。美国的疫情已影响超过9700万只鸟,导致感染的商业家禽群体被安乐死。
ISU研究人员检查的感染奶牛样本显示出来自鸟类、人与猪的流感病毒株的受体。这些受体的存在增加了在单个细胞中同时感染禽类和哺乳类病毒时发生危险突变的可能性。
这项研究发表于《新兴传染病》期刊的七月刊,该期刊是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同行评审期刊。14位共同作者中有13位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代表兽医学学院的各个部门。
兽医诊断与生产动物医学的研究助理教授拉胡尔·内利(Rahul Nelli)强调了在应对新出现的公共卫生威胁时,协作团队工作的的重要性。
贝尔表示,持续的研究可能会探索其他物种和器官中的流感受体,特别关注奶牛。随着数据的不断收集和牛群的持续筛查,科学家们对流感如何影响奶牛的理解将不断提高。
巴罗总结道:“监测在未来将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在这一事件中,而且在未来几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