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晚年抑郁症状在老年人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悲伤感、缺乏乐趣、认知问题和活动减少,通常伴随食欲丧失、睡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增加。研究表明,老化大脑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这些症状。为了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问题,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各种策略来预防晚年抑郁, emerging evidence 指向饮食在保护个体心理健康方面的潜在作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永劳林医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追踪了超过13000名参与者,从中年到晚年大约20年。研究表明,早期生活中摄入更多水果的人在晚年经历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
研究人员重点关注了新加坡中常见的14种水果,发现在包括橙子、橘子、香蕉、木瓜和西瓜等水果的更高水果消费与抑郁发病率降低相关。这一关联可能归因于水果中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特性,如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对抗导致抑郁的氧化应激和炎症。有趣的是,蔬菜消费与较低的抑郁症状之间并没有显示出相同的关联。该研究发表在《营养、健康与衰老杂志》上,强调了适量摄入水果在减轻晚年抑郁方面的潜在好处。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部健康长寿转化研究项目的Koh Woon Puay教授强调了水果消费作为预防老龄相关抑郁的重要性。每天摄入至少三份水果的人在晚年抑郁风险显著低于摄入较少水果的人。每餐后消费一到两份水果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没有发现高或低血糖指数水果结果之间的差异,这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低血糖指数的水果以帮助管理血糖水平。
该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期,当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约51岁,并在2010年代中期进行跟踪调查,当时他们的年龄约73岁。抑郁症状通过标准化测试进行评估,一部分经历五种或更多症状的参与者被归类为抑郁。在调整了多种影响因素,如病史、生活习惯和与年龄相关的变化之后,研究人员注意到更高的水果消费与较低的抑郁症状出现几率之间存在明确的关联。
Koh教授表示,该研究旨在探讨中年时期水果和蔬菜消费如何影响晚年抑郁的风险。虽然先前的研究也考察了这种关系,但结果存在差异,尤其在西方人群中。该研究代表了在亚洲人群中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大规模人群基础研究之一。
这些发现凸显了在中年(通常为40-65岁)期间促进水果消费的重要性,以增强晚年长期心理健康。该研究的结果对公共卫生宣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倡导增加水果摄入以支持人们在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展望未来,研究团队计划调查其他可改变因素,如睡眠模式、吸烟习惯和其他饮食要素,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