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探讨了中风患者大脑中共济失调的原因。研究发现许多中风发生在小脑以外的区域。
芬兰图尔库大学和图尔库大学医院最新的调查旨在了解中风患者共济失调的根源。有趣的是,研究识别出了相当一部分中风病灶位于小脑之外。
来自芬兰一组研究人员的新研究揭示,与医学教育中常常教授的内容相反,导致共济失调的脑血管问题中有超过一半完全位于小脑及其连接区域之外。这些病变发现于一个与小脑相关的脑网络中。
共济失调是一种神经障碍,其特点是协调自愿运动的困难。它可以在各种神经疾病中表现出来,包括中风、多发性硬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目前,对于共济失调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
“传统上,共济失调被认为是由于小脑或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直接连接受损所致。然而,在一些没有这些区域损伤的患者中也观察到了共济失调,使其生物机制的一些方面尚不清楚,”芬兰图尔库大学神经学教授、本研究首席研究员Juho Joutsa解释道。
该研究涉及197名最近经历中风并在图尔库大学医院的中风单元接受治疗的个体。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中18%的患者(n=35/197)出现肢体共济失调。令人惊讶的是,只有46%的病变影响了这些患者的小脑或其连接结构。
一种创新的成像技术揭示了与脑网络相关的神经症状
博士研究人员Oliver Liesmäki和Jaakko Kungshamn以及他们在图尔库大学的团队,通过采用哈佛大学的一种相对新颖的脑成像技术解开了这一谜团。这种方法能够探索因病变而中断的脑连接。
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共济失调的病变实际上是一个超越小脑及其直接连接的脑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包括小脑两侧的齿状核、球状核和栓塞核。
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一组不同的96名中风患者的数据评估了这个识别出的脑网络的预测能力,并发现该网络中的中风确实可以预测这些个体的肢体共济失调的发生。
这项研究改变了我们对共济失调神经基础的理解,并可能对医学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共济失调也可能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可能后果。识别共济失调网络可能会在未来提高这些手术的安全性,”Liesmäki表示。
这项研究的发现于2024年8月29日发表在《神经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