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北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颈椎扭伤后仅一到三天,研究人员就能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会经历慢性疼痛。这一预测基于两个脑区之间的互动和个人在受伤后所表现的焦虑水平。
研究表明,海马体(负责记忆)与皮层(负责长期记忆储存)之间交流越多,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事故后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焦虑越高,科学家就越能准确预见他们在一年后报告的慢性疼痛。
这项研究是首次强调,受伤后不久脑部的变化可以指示发展慢性疼痛的潜在风险。
研究结果将于10月24日在《自然心理健康》上发表。
根据研究的主要作者、北western大学范伯格医学院麻醉学和疼痛医学助理教授保罗·布兰科的说法,海马体和皮层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形成与事故和疼痛相关的新记忆。“海马体对将新经历转化为持久记忆至关重要,”他指出。
虽然这种连接性增强作为慢性疼痛风险因素的原因仍不明确,但研究人员建议,个人可能已经形成了将头部和颈部运动与疼痛联系在一起的强烈记忆。
布兰科解释道:“这会产生期待和联想。如果记忆充满情感,个体更可能将这种运动与疼痛联系在一起。当大脑接收到与这些记忆相关的信号时,由于事故带来的疼痛联想,它会更加关注这些信号。”
他指出:“我们常常把疼痛视为与伤害直接相关,但实际上是大脑创造了疼痛体验。大脑决定某种运动是否感觉到疼痛,这一决定可能依赖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历。”
理解慢性疼痛的时间节点以更好地预防
研究的通讯作者、北western大学范伯格医学院转化疼痛研究中心主任阿普卡里安表示:“有了关于这些变化的关键时间框架的知识,我们可以定制治疗方法,集中在这个早期阶段的预防上,而不是试图在后期解决慢性疼痛,后者往往更具挑战性。”
阿普卡里安补充道:“由于焦虑显著影响大脑变化,因此在受伤后尽快处理这种焦虑有可能通过使用抗焦虑药物或其他治疗来防止这些变化。”他指出,“未来的创新治疗可能通过药物或神经调制方法来针对海马体的活动和连接性。”
阿普卡里安实验室以前已经证明,除了伤害本身的生理方面外,大脑在慢性疼痛的发展和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前对这种机制的理解一直缺乏。大脑如何使患者倾向于慢性疼痛?是否存在大脑变化发生并提高风险的特定时期?这项研究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慢性疼痛对社会构成了重大挑战,深刻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的身心。在美国,估计有330万成年人在颈椎扭伤后经历慢性疼痛,还有许多人遭受其他慢性疼痛状况。目前的疼痛管理选项有限且往往不足,导致许多患者依赖阿片类药物,助长了持续的阿片危机。
研究方法
这项广泛的纵向研究是通过Technion-以色列理工学院、西北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合作进行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纵向脑成像数据集,涉及超过200名颈椎扭伤患者,其中177名完成了MRI评估。目的在于发现从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的早期指标。该患者群体提供了一个研究受伤后早期脑变化的罕见机会,因为疼痛通常可以直接与事故的时刻联系在一起。数据收集时间从2016年3月持续到2021年12月。
患者在受伤后三天内参与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使研究人员能够在这一关键时刻观察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脑部活动。在接下来的年份中,他们被监测痛感水平,并确定哪些人发展为慢性疼痛,哪些人恢复。参与者还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和心理物理评估,以增强脑成像的发现。
未来研究方向
在短期内,研究人员计划通过评估生理(皮质醇、炎症)和心理(创伤、应激障碍、运动恐惧)等额外因素来探讨促使受伤后海马体反应的机制。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这些脑部过程。他们还希望确定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其他慢性疼痛状况。最终目标是在受伤后的早期处理不适应的反应,以评估其在慢性疼痛发展中的因果作用,可能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或经颅磁刺激等策略。
该研究获得美国国防部(W81XWH-15-1-0603)、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P50DA044121)和国家关节炎、肌肉骨骼和皮肤疾病研究所(R01AR074274)的资助,均为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