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废水处理在消除某些潜藏在水中微塑料上的人类病原体方面无效。
由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的Ingun Lund Witsø领导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当人类病原体与微塑料相关联时,废水处理在消除这些病原体方面存在困难。这项研究于2024年11月6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上。
废水处理设施旨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但微塑料仍然存在,并可能被称为生物膜的微生物粘附层所定殖。以往的研究表明,这些被称为塑体表的微生物群落可能包含有害病原体,当经过处理的废水和污泥被排放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风险。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废水塑料中检测到了居住在塑体表上的食源性病原体。他们培养了这些微生物,并利用遗传方法分析了塑体表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研究团队发现了有害细菌和病毒的存在,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诺如病毒和腺病毒。他们还成功地从原废水和处理过的废水中培养了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表明微塑料上的生物膜很可能保护这些病原体不受处理过程的影响。
这些结果强调了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的塑体表所带来的风险,这为废水的安全再利用提出了重大挑战。不充分的废水处理和良好的塑料废物管理不足可能使废水将与塑料相关的病原体传送到食品供应中。作者强调了持续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性,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微塑料及其相关的病原体。
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废水处理设施中的塑料被微生物生物膜或‘塑体表’覆盖,这些生物膜可能包含病原体,如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病原体能够在处理过程中存活。这项研究强调了塑体表传播病原体的潜力,引发了对环境健康和水资源循环利用计划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