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因素在确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组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可能影响这些斑块导致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这一重要发现可以增强未来对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个体的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
在最近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遗传特征如何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细胞结构,最终可能影响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一见解将为今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风险评估和治疗铺平道路。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的专家合作,揭示了遗传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类型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利用了来自生物库(卡罗林斯卡内膜切除生物库,BiKE)的组织样本,这些样本来自被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分子医学与外科学系的讲师Ljubica Matic解释道:“早期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影响胆固醇水平、脂类谱及血液中的循环免疫细胞,但我们现在已经证明,遗传因素还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组成中发挥作用。这会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及其不稳定性的倾向,从而可能导致中风。”
通过分析遗传数据,研究团队将患者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别。
“第一组表现出最严重的情况,许多人已经经历过中风,”Ljubica Matic指出。“第二组风险较低,显示出血管中的斑块形成但未发生中风。第三组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通常同时出现肾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我们还初步表明,这一原理可能也适用于心脏病发作。”
关于遗传影响斑块细胞组成的见解可以与尖端的诊断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这可能导致对未来中风或心脏病发作风险的更准确评估,或对患者对各种药物反应的预测。
同一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部门的Ulf Hedin教授表示:“我们之前在较小的患者群体中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以验证这种方法,但这一概念需要在更大规模上进行验证,才能成为标准临床实践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通过新获得资助的欧盟地平线2020 NextGen和MedTechLabs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进这些现代多模态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多年内形成,因为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最内层积聚。当这些斑块变得不稳定并破裂时,可能导致血块的形成,这可能阻塞血管或传播到其他器官,如大脑。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可能造成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尽管由于对这些机制的理解、预防护理、诊断的改善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过去50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持续下降,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瑞典的主要死亡原因。
这项研究得到了瑞典研究委员会、瑞典心肺基金会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多个来源的资助。Clint L. Miller得到了来自阿斯利康的无关项目支持,而其他作者未披露潜在的利益冲突。